90后战“疫”——书写最美青春故事(一)

发布时间: 2021-03-22      访问次数: 1221

2003年的非典,90后的他们还是一群小学生。17年后的今天,90后早已长大,并奔赴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彭薇,中共预备党员,1992年出生,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0级预防医学系学生。目前就职于沭阳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面对突然到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沭阳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迅速成立疫情处置小组,彭薇被紧急抽调到疫情处置小组。

本次疫情中,疫情处置小组负责全市疫情的监测、预警、分析、风险评估、应急调查处置、信息采集和数据资料上报等工作。彭薇主要负责医院上报的发热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和样本采集、外地回城复工人员信息调查等工作。25日沭阳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让本已工作饱和的疫情处置小组变得更加的忙碌。调查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走访排查密切接触者(包括外地确诊患者在沭阳的密切接触者)。

卜旖柯,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1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学生,现工作于江阴市新桥卫生院。疫情爆发前,卜旖柯刚举行了婚礼,本准备去蜜月的卜旖柯,果断改变了行程,回到工作岗位,加入了抗击疫情的队伍。他对领导说“我是男同志,前线工作比较辛苦,让我去吧!”旖柯每天穿着严密的防护服,背着重重的喷雾消毒器械把控着每一道卡口。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防控工作,再驾车2小时往返婚房和单位中的他毫无怨言还时常开玩笑:“没有一个病毒能从我的身边活着过去!”

陆丽雯,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2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学生,现就职于苏州唯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预防保健科副科长,健康教育宣教负责人等职务。疫情伊始,院内紧急部署会议,打响了“抗疫”的第一枪。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组的一员,陆丽雯接过密接人员的健康监测任务,与同事们一日两次地往返于医院与社区之间。询问、登记处于医学观察期人员的体温及身体状况。此外,院内每日发热病人的统计也在每个夜深的凌晨由她上报。疫情之下,监督协管更是为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卫生监督执法专员,她放弃休假,严格按照各项监督文件指示。

首先,对本院传染病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自查与指导。随后又与同事深入辖区内宾馆、酒店、诊所、超市等公共场所进行专项监督,严格把关从业人员健康情况、环境卫生、通风、卫生设施以及室内和顾客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情况。督导建立公共场所预防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工作预案等。

作为一名党员,在听闻沪宁高速园区出口需要医生轮班参与疫情防控与处置应对工作时,她又一次逆行。这回她全副武装,24小时倒班,在几近零度的天气里、在凄风苦雨的寒风中,拿着体温枪,一站就是八小时,一测就是一千多人。在严格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的同时,如遇到发热或者疫区通行者,她还得背起消杀“小橙桶”,时刻剿灭病毒。辛苦之余,她说:“病毒之害,不止于肉体,更怕它破坏了我们的精气神。肉体的事情,托付给科学;精神的事,须自己来关照。”

疫情无情、人有情!感谢每一个坚守在疫情前线的公卫人!

图/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